廉洁,是个人品德的基石,是政治生命的灵魂,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更是推动社会进步、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它要求我们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守初心使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践行党的宗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青春力量。学生党员干部作为青年一代的先锋队,更应深刻理解廉洁的深刻内涵,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青春之名,铸就廉洁之魂;以纪律为尺,丈量人生之路。
一、青春当以廉为帆,征程须以洁为桨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学生党员干部既是追梦者,更是圆梦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青年干部面临的诱惑更多、考验更大。廉洁自律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体现在每一次选择、每一件小事中的具体行动。从课堂到社会实践,从学生工作到志愿服务,纪律要求无处不在。我们要清醒认识到:严守纪律不是束缚,而是保护;优良作风不是负担,而是动力。只有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才能让青春之路行稳致远,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中书写无悔人生。
二、楷模映照廉洁心,榜样彰显清正魂
黄文秀——用生命坚守初心的“时代楷模”

广西百色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在研究生毕业后主动放弃北京某央企的高薪职位,回到家乡担任扶贫干部。她给自己定下“三不”铁律:不收群众一筐水果、不占集体一分经费、不搞任何特殊照顾。驻村期间,她经手600多万元扶贫资金,每一笔都公示到户,连工作用的摩托车油费都自掏腰包。有企业想通过她获取扶贫项目,送来2万元“咨询费”,被她严词拒绝:“这钱要是收了,我在群众面前就永远抬不起头。”2019年6月,她在暴雨夜冒雨返村核查防汛物资途中遭遇山洪,生命永远定格在30岁。牺牲后,人们在她宿舍发现8本写满民情的工作日记,和一双鞋底磨破却舍不得换的运动鞋。这位北师大硕士用生命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干事干净、干净干事”的廉洁品格
张玉滚——廿载扎根深山小学的“廉洁校长”

河南镇平县黑虎庙小学校长张玉滚,大学毕业后放弃城市高薪工作,扎根深山教育22年,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廉洁本色。这位“全能校长”坚持“三不”原则:不收家长一份礼、不占学校一分钱、不搞一次特殊照顾。他婉拒过无数家长送来的山货,垫付贫困生学费却从不记账,将民办转正名额让给患癌同事,将10万元奖金全部投入学校建设。白天他是教书育人的老师,晚上化身木匠、电工,亲手制作67件教具,维修校舍节省每一分经费。在物欲横流的时代,这位“2018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始终住着简陋宿舍,穿着洗得发白的衬衫,用最朴实的坚守证明:廉洁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具体实践,是甘守清贫却精神富足的人生选择。正如他写在校园墙上的那句话:“清清白白教书,堂堂正正做人。”
三、躬身实干洁作舟 知行铸廉谱新篇
纪律是生命线,作风是战斗力。作为新时代学生党员干部,我们要将廉洁自律融入血脉,化作行动。知纪方能守正,懂纪才能笃行。我们要以党章党规为标尺,在课堂学习、学生工作、社会实践中始终绷紧纪律之弦,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以“严”字当头,在科研竞赛中恪守学术诚信,在活动经费使用中坚持公开透明,在服务同学时杜绝特权思想。更要以“实”字托底,把纪律要求转化为日常习惯,让清廉作风在点滴中养成。青春因坚守而纯粹,人生因廉洁而厚重。让我们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书写清澈纯粹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