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利3044noc硕士研究生专业简介
民商法学(030105)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需要,政治坚定、理论功底扎实、知识面宽广、具有一定的专业研究能力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够掌握国内外民商法理论动向,具备较强学术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致力于培养能胜任民商法理论研究、教学、立法和司法实务等工作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我们法学专业是河北省一流建设专业,本专业设三个研究方向:
1、民法学
本方向一方面开展民法学传统基础理论研究,主要研究民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包括民法总论、物权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婚姻法与继承法等专题内容。另一方面开展民法学新兴领域的理论及实务研究,总结归纳民法理论发展的特点、内容的变化,为我国的立法发展和完善、司法中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和研究依据。
2、商法学
本方向研究商法理论、商主体制度和商行为制度,主要包括商事主体法、证券法、票据法、保险法、国际商法以及商事法律实务等专题内容。本方向研究内容立足于市场经济并服务于市场经济,通过反映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技术性规范保障商事主体营利自由、维护市场交易秩序。
3、知识产权法学本方向研究知识产权法的基础理论、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等。在国家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引领下,知识产权实践日益多元,本方向侧重研究网络环境中知识产权规则的调整和创新,为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必备的法学专业人才支撑。
本专业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15人、博士10人、硕士生导师7人,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北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河北省优秀社科青年专家、河北省社科五十人工程专家、河北省政府法制专家库专家、河北省三三三人才等。教师中多人担任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省人大、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河北省人民检察院、河北省公安厅、石家庄市人大等国家机关的法律顾问和咨询专家;教师中有省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市青联委员;多人担任兼职律师以及聘请了十多名知名律师担任客座教授。科研方面先后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法学会研究课题、国家工商总局科研项目、国家民委项目、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省科技计划项目等科研课题近百项,获得河北省社会科
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和最高人民法院、中国法学会、中国知识产权法研究会等各项奖励2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30余部,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部分学术成果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法制日报、中国知识产权报、河北日报、中国图书评论、新华文摘、读书评论、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近百家报刊、杂志予以评论、转载、转引等。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30108)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比较广博的环境与资源法学专业知识以及一定的专业科学研究和写作能力;对研究方向有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熟悉与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发展前沿及研究动向;使学生具有运用环境资源法学理论、方法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独立从事该专业科学研究、高等院校教学、参与环境资源法律实务以及落实环境资源保护政策的工作能力。
我们法学专业是河北省一流建设专业,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是河北省同专业最早招生的法学硕士专业,经过多年建设,已成为我们优势专业之一,并具有多个省级学术平台,形成了两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1、自然资源保护法学
主要研究自然资源法的基本理论、原则、制度和体系,自然资源法的法律责任和纠纷处理,土地资源法、矿产资源法、水资源法、森林法、草原法、野生动植物资源法、生态保护法等,各国资源法比较研究。
2、环境污染防治法学
主要研究中国环境污染防治法,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理论与实务内容。
本专业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15人、博士10人、硕士生导师7人,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北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河北省优秀社科青年专家、河北省社科五十人工程专家、河北省政府法制专家库专家、河北省三三三人才等。教师中多人担任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省人大、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河北省人民检察院、河北省公安厅、河北省侨联、石家庄市人大等国家机关的法律顾问和咨询专家;教师中有省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市青联委员;多人担任兼职律师以及聘请了十多名知名律师担任客座教授。科研方面先后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法学会研究课题、国家工商总局科研项目、国家民委项目、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省科技计划项目等科研课题近百项,获得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和最高人民法院、中国法学会、中国知识产权法研究会等各项奖励2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30余部,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部分学术成果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法制日报、中国知识产权报、河北日报、中国图书评论、新华文摘、读书评论、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近百家报刊、杂志予以评论、转载、转引等。
行政管理(120401)
本专业秉持“行政价值取向明确、公共服务意识强烈、专业理论功底深厚、行政管理技能熟练”的人才培养理念,旨在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既具备行政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知识,又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够开展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适应各级各类公共组织开展政策调研和规划需要,能够胜任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和研究工作,以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
作为1998年开始本科教学的老牌专业,经过2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行政管理凝练出公共政策和地方政府治理两个明确的学科发展方向。
本专业现有硕士生导师1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0人、博士7人。导师中有河北省中青年社科专家50人工程首批入选者、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等。本专业已经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位结构和学缘结构较为合理的学术团队,近5年,先后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研究课题、民政部科研项目、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等科研课题近百项,获得过国家发改委十三五规划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全国经济法(论文类)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等各项奖励1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
公共管理(125200)
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系统的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管理、政治、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等方面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德才兼备、适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有理想、敢担当、能作为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管理人才。公共管理分为农业农村与自然资源管理、地方政府治理、基层干部人事管理。
本专业现有硕士生导师1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0人、博士7人。导师中有河北省中青年社科专家50人工程首批入选者、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等。本专业已经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位结构和学缘结构较为合理的学术团队,近5年,先后承担了国家社科以及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研究课题、民政部科研项目、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等科研课题近百项,获得过国家发改委十三五规划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全国经济法(论文类)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等各项奖励1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